【艺人推荐】鲸鱼马戏团
ARTIST
艺人简介
鲸鱼马戏团
轻音乐、电影原声、氛围
我长期在外面,坐巴士、火车,当你独自在一个地方时,面对的其实不是风景,而是当下你自己的内心的转变。
「鲸鱼马戏团」为李星宇的个人音乐人项目,音乐风格多元。透过创作,李星宇希望传达这样的理念:“我永远不会给自己设定框架,我希望大家在我的音乐里找到各自的影子,那些熟知的生活细碎,共同编织起的这个世界。我希望大家听到的,是来自一个真实的人说给自己听、说给每一个人听,与每一个生命所共通的、发自内心的言语”。
李星宇有着八零后北京小孩儿典型的少年时光,音乐启蒙是爸爸送的老式随身听,高中后就开始不听流行歌曲只听摇滚乐。午休时间,他有时混迹于学校球场,有时骑着车去学校隔壁中关村的唱片店,泡上一中午。午餐买一包干脆面、一根火腿肠和一个卤蛋,省下钱够一个月买几张打口碟。每天做完功课,李星宇就把随声听在桌上端正摆好,抽出唱片内页小心捧着,一张碟能循环听好久。
李星宇原以为自己会去理工科学校,结果迷上了音乐,临时上了八、九节课,以高出本科线重点线三十分的成绩,考进了中国传媒大学录音工程专业。
大学期间,李星宇和同学组了“SNP小生物”乐队,走小清新路线:“大学生嘛,哪有那么多苦大仇深,满脑子都是诗和远方。”毕业之后,他暂时找不到工作,就组了个说唱乐队“嘿!!!”,用“魔性”的歌词调侃自己,唱着生活里的乐趣和问题。
“原来组乐队的时候大家都闲,没钱没工作,就时间最多。”后来朋友们有了各自的方向,乐队也没有再继续。制作人、音乐人、声学空间设计师,李星宇的涉猎范围越来越广,创作却越来越私人。
这世界上有一头鲸,二十年来一直孤独地歌唱,但因为它的声音频率在52赫兹,远高于一般鲸鱼的歌声频率,所以一生只能和自己对话。2014年、2016年,李星宇分别成立了“鲸鱼马戏团”和“52Hz声音馆”,这两个项目的名气远高于李星宇自己的名字,而他躲在后面,做一条偶尔露出海面的鲸鱼。
“许多音乐人总往自己身上贴标签,但一个人远远要比标签复杂得多。”那么多身份、那么多风格,李星宇从不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事,但是面对好奇的媒体,他也总耐心地一遍遍回答:每一个都是李星宇,但没有一个能完全代表李星宇。即便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阶段表演,他也会竭力颠覆最初的版本,又怎么能希望用一个标签来捆绑住他?
“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就特别爱这样,脑子里先有一个画面,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,然后再去写。”鲸鱼马戏团的作品大多没有歌词,李星宇先想象一个画面、一个故事,再去给他们做“配乐”,自然而然,就把画面感融进了音乐中。
李星宇在2014年10月推出了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《鲸鱼马戏团 Vol.1》,用旋律、念白、声音、文字构成一部城市生活原声带。时隔五个月,在2015年3月,二部曲《鲸鱼马戏团 Vol.2 Whisper》发布,这期间,他去了一趟欧洲,参加“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”,在流动的火车上,四年前的回忆一点点闪现。
《鲸鱼马戏团 Vol.2 Whisper》虽是二部曲,但创作甚至早于第一张专辑。2011年的欧洲旅行中,李星宇随身带了一个录音机,录下了许多有意思的声音。从巴西海岸到美国黄石公园,他去的地方越来越多、越来越远,每次在工作室听采集到的声音,就会回想起当时的心境,李星宇决定为这些片段创作音乐。
虽然专辑记录了李星宇在旅途中采集到声音,但他却不愿用“旅行”这个概念。“‘旅行’太虚无飘渺,我已经过了那个状态,就把这两个字杀死了。”有了“血肉”却没有“灵魂”,这张蓄势待发的专辑就这样被搁置了。
从文案到歌名,从音乐到视觉,再到每一首曲子的顺序,李星宇专辑里的每个部分,都为了最终组合成完整的故事。“这大概和我喜欢平克•弗洛伊德有关系,每张专辑没有单曲,所有音乐连在一起讲述完整的概念。如果音乐像快餐一样,吃一次就可以扔掉了,那就太悲惨了。”
这一耽搁就是四年,第一张专辑发布后,虾米“寻光计划”找到他,想要帮他出专辑。2015年春节,李星宇坐在柏林开往巴黎的火车上想文案,发现四年的兜兜转转,又回到了专辑最初的起源地。
“我长期在外面,坐巴士、火车,当你独自在一个地方时,面对的其实不是风景,而是当下你自己的内心的转变。”李星宇把这张专辑做成了声音纪录片,代表了这一遭轮回中的成长。九个地理坐标下的声音采样,正是他在那里思考时的背景乐。“内心开始有一个声音发出温柔的低语,越来越靠近,越来越清晰。” Whisper的概念由此而来。
-- From 街声独家专访
ALBUM
专辑推荐
封面图片源自“涂鸦王国”,作者:墨玥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原创作品
鱼声音乐精选
有的鱼是永远都关不住的
因为他们属于天空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